造成強直性脊柱炎的原因有很多,癥狀表現(xiàn)也多樣,早期癥狀與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很多關節(jié)病相似,很多患者在沒有表明清楚癥狀,或者容易造成誤診誤治。所以,確診是有效治療疾病的前提。那么,強直性脊柱炎要做哪些檢查?

【自我檢查】
1、早期:腰部、骶髂關節(jié)疼痛。夜間痛或晨僵明顯,活動后緩解,下蹲受限及關節(jié)周圍肌肉痙攣。
2、中期: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加重,脊柱及其它關節(jié)活動受限,翻身、彎腰困難。伴有疲勞、乏力、氣短、面色淡白、消瘦等癥。
3、晚期:脊柱、腰骶部及全身關節(jié)不間斷性疼痛,脊柱活動功能消失,嚴重畸形彎曲;全身無力、消瘦、腰肌萎縮甚至部分消失。

【體格檢查】
因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可影響多器官和多系統(tǒng)的全身性疾病,故對病人應該做較全面的檢查,尤其是應注意脊柱方面的檢查:有無脊柱駝背畸形,有無骶髂關節(jié)及脊柱旁肌肉的壓痛、脊柱各方向的活動是否受限等。以下檢查方法可了解病變受累的情況及病情嚴重度。
1、腰椎活動度試驗(Schober試驗):令病人直立,在背部正中線髂嵴水平作一標記為零,向下5厘米作一標記,向上10厘米作另一標記,然后令病人彎腰(保持雙膝直立),測量兩個標記之間的距離,若增加少于4厘米,提示腰椎活動度降低。
2、擴胸度:病人直立,用刻度軟尺測量在第4肋間隙水平(女性在乳房下緣)的深吸氣和深呼氣之間的胸圍差判斷。正常不小于2.5厘米,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可小于2.5厘米。
3、“4”字試驗:病人仰臥位,一側下肢伸直,屈曲對側膝關節(jié)并將對側足置于伸直側的膝上,檢查者向下壓屈曲的膝關節(jié)及對側的髂骨前部,如病人不能完成此動作或有明顯抵抗或疼痛,提示屈膝側骶髂關節(jié)或髖關節(jié)病變。
4、指-地距:病人直立,彎腰伸臂,測指尖與地面距離。
5、枕-墻距:令病人靠腔直立,雙足跟貼墻,雙腿伸直,背貼墻,收腹、眼平視,測量枕骨結節(jié)與墻之間的水平距離。正常為0,如枕部不能貼墻,為異常。
【臨床檢查】
強直性脊柱炎的血液化驗常無特異性改變。常進行的實驗室檢查有以下幾種:
1、血常規(guī):多數(shù)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血常規(guī)為白細胞正;蛏愿,15%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有正細胞正色素貧血。
2、血沉(ESR):75%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可出現(xiàn)血沉增快,主要見于病情活動期。
3、C-反應蛋白(CRP):C-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,它可以在組織損傷、炎癥、感染或惡性腫瘤等情況下增高數(shù)十或數(shù)百倍。大部分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活動期C-反應蛋白升高。
4、血清免疫球蛋白: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常出現(xiàn)免疫球蛋白IgA輕至中度增高。
5、類風濕因子:類風濕因子是出現(xiàn)在血清中的一種抗體,可存在于某些疾病如類風濕關節(jié)炎病人及少數(shù)正常人中。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與普通人群相同,即小于5%。
6、HLA-B27:90%以上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HLA-B27呈陽性,但只能作為診斷上的參考。
醫(yī)生強調: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復雜且病情多樣,誤診、漏診率居高不下,僅憑自我檢測及常規(guī)臨床檢查無法確定強直病情發(fā)展情況。為有效治療強直,患者應在出現(xiàn)上述癥狀時,及時進行有效的檢測,找準病因。